杜绝群魔乱舞,网络自媒体需综合治理

近期,受台风影响,我国多地遭遇洪涝灾害蒙受巨大损失。在社会各界全力抗击灾害之际,却有部分网络直播从业者到灾区虚假作秀,甚至去烈士家门前直播、强行采访烈士亲属以赚取流量,真可谓群魔乱舞。被寄予厚望、誉为所谓“新经济”一员的网络自媒体何以至此?笔者结合对行业的观察与思考,进行初步的分析,若有偏颇,还请读者批评交流。

杜绝群魔乱舞,网络自媒体需综合治理

细数不良网络自媒体数宗罪

自媒体因互联网而生,并随其发展而不断演进。在兴起之初,自媒体以传播、分享信息为主要发力点,凭借快捷的传递、超强的互动、丰富的形式获得用户的好评。然而,时至今日,自媒体与经营活动密切挂钩,带货赚钱成为主要诉求,流量即财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。在利益驱动下,部分自媒体运营者初心不再,渐行渐远。

在肯定自媒体开拓信息渠道、丰富传播形式的同时,有必要正视目前部分不良自媒体的负面效应。总结起来,不良自媒体存在以下问题。

第一,缺乏有效信息,内容质量低劣。针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报道,专业媒体需要派出记者深入现场采访,事后多信息源交叉证实,编发过程中有多级编辑审核,以保障信息的真实。自媒体由于缺乏相应的信息渠道、编审制度、专业人员,往往凭借个人的经历、道听途说撰写文章,会出现以偏概全、主观臆测、新瓶装旧酒等问题,信息质量堪忧。而为了在众多的网络信息中脱颖而出,自媒体需要依靠夸张的标题和离奇的内容吸引读者点击、阅读,标题党、夸大事实、恶意曲解等问题频发。此类信息泛滥,大量占据受众时间,阻滞真实信息的传播。

第二,情绪营销,挑动焦虑、对抗,甚至引发网络暴力。情绪营销是当前互联网经济津津乐道的手段,通过夸大、曲解事实引起消费者恐慌、焦虑、愤怒等负面情绪,进而获取流量,建立传播渠道,影响消费者心智,最终实现带货赚钱的目的。比如反复灌输“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的言论,可以撬动早教、私教、补课、儿童用品等巨大市场。娱乐明星的粉丝也有所谓的饭圈问题,通过自媒体刊发文章挑起话题,可以刻意引导不同明星的粉丝进行互撕谩骂、口碑站队、踩一捧一、攻击对立。这种群体的对立,与事实无关,是情绪的宣泄,背后则是粉丝站队带来的归属感以及群体营销的便利。当情绪营销所培养起来的互喷等网络习惯、挑起的愤怒等负面情绪难以消除,则网络暴力丛生。个别自媒体甚至为了获取流量不惜捏造、曲解事实挑起争论,助推负面情绪泛滥,给网络空间甚至社会安定带来不小冲击,近年来已经发生多起网络暴力给当事人带来严重伤害的事件。

第三,泛娱乐化,内容创作缺乏严肃性。从互联网创建之初,娱乐是其重要职能之一,音乐、游戏、视频等均围绕娱乐展开。然而时至今日,一些自媒体从业者缺乏边界感,将新闻娱乐化、教育娱乐化。甚至部分主流媒体也按捺不住寂寞,随波逐流,加入泛娱乐化大军,淡化自己的媒体职责。在这种理念支配下,洪水灾害可以娱乐化,成为网红夸张作秀的场所;历史事件被刻意曲解,英烈居然可以被调侃;一张不经意拍摄的图片,可以被网络用户魔改并大肆传播而无视当事人受到的伤害。事事皆娱乐,怎谈信仰?

第四,宣扬负面价值观。当前,互联网价值观日趋多元化,然而部分自媒体宣扬“躺平”“暴富”“逆袭”之类的负面价值观,以审丑替代审美,以低俗攻击高雅,侵袭主流社会价值观。长此以往,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,对于正处在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危害更大。

杜绝群魔乱舞,网络自媒体需综合治理

背后深层次原因

个别网红选择在牺牲烈士家门前直播看似丧心病狂、不可理喻,实际上却有深层次的原因,本文尝试进行初步分析。

流量经营导致商家金钱至上

互联网在创立之初主打免费。在第一轮互联网泡沫破灭后,盈利成为新一茬互联网公司需要严肃思考的问题。广告分发是互联网公司的首要着眼点,点击量越大的内容其广告收入越高。此后电子商务兴起,通过网络销售实体商品成为重要赢利点。近些年,随着移动宽带网络的普及,网络在线直播盛行,流量与收入结合日益紧密。得流量即得用户,得用户即得收入,简单粗暴的商业逻辑吸引各路人马、各路资金纷纷杀入。面对丰厚的金钱,内容的质量就不再是某些网络自媒体主要的考量对象,各种光怪陆离的网络现象也就层出不穷。

网络匿名导致用户缺乏自律

互联网在创立之初,披着“自由”的外衣,宣扬匿名文化。这造成了网络用户错误以为可以对网络言论不负责。当前,虽然已经开始推动实名制,但是目前仍然在执行“后台实名、前台自愿”的原则。在这种网络环境下,网络用户的习惯与现实世界差异甚大,不愿意自我约束,甚至恣意妄为。这成为各种不良网络行为的温床。

去中心化形成信息垄断平台

网络媒体一直在鼓吹去中心化。所谓去中心化,是去别人的中心而确立自身的地位。去了报纸的中心,确立了网络媒体的地位;去了电视台的中心,确立了短视频网站的地位。其最终的结果,不过是换了一个新的中心而已。其中,网络媒体平台才是最大的受益者。目前已经产生明显的虹吸效应,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在网络媒体平台开设官方账号,甚至视为主要的信息发布渠道。绝大多数用户的新闻信息获取,均来自这几大平台。网络媒体平台已经实现了对传统媒体的替代、超越,成为新的信息垄断中心,并且更加集中。凭借垄断地位,网络媒体平台可以呼风唤雨,负面效应同时也在显现。

新业务迅猛使得监管难以及时跟进

网络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之一在于监管难度不同。经过多年运作,传统媒体具有一整套严格、完善的管理制度,比如新闻信息来源核查、内容质量审核、采编与经营严格分开等。网络媒体新业务发展速度极快,并且有些业务可以在网上隐匿运行,监管措施很难及时跟进,往往是在出现问题之后才予以整顿。

杜绝群魔乱舞,网络自媒体需综合治理

治理自媒体需用综合手段

7月10日,中央网信办发布《关于加强“自媒体”管理的通知》,对“自媒体”资质认证、生产内容、经营等13方面作出详细规定。本文认为,在加强落实该通知的基础上,还可以考虑更加丰富、多元的管理思路与手段。

监管思路从包容审慎向适度严格转变

对于互联网行业的监管,我国一直采取的是包容审慎的思路,以利于新产业、新业态的发展。当前,互联网产业已经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平台经济在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,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目标。因此,有必要考虑适度调整优化现有的监管策略,对互联网产业的细分行业实施一行一策的精细化管理。对于网络媒体来说,鉴于其发展现状以及承载的重要社会职能,可以考虑向适度严格监管转变,以有效抑制不良自媒体的负面影响。

严格落实平台主体责任

加强自媒体管理,有必要牵住互联网平台这个“牛鼻子”,严格落实其主体责任。当前的处罚措施,主要还是集中在自媒体运营者一方。在利益的诱惑下,违规的自媒体恰如野草,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,而互联网平台遭受的处罚同其巨大的收益体量相比依然偏温和,其加强本平台内容管理的动力不足。在未来,有必要严格落实互联网平台的主体责任,采取多种管理、处罚措施,推动其全面提高本平台的内容质量。

实施全面实名制

以常识衡量,在线下开一个小店,都需要工商营业执照、需要注册资金,那么在互联网上从事自媒体以盈利,怎可匿名?因此,可以考虑实施全面实名制,通过互联网自媒体盈利的个人和企业,前后台均实名运作。这既有利于保护消费者,也有利于增强自媒体运营者的自律意识、合规意识。

将流量与内容品质挂钩

当前网络媒体唯流量的评价方式,对内容质量不加区分,不利于鼓励优质内容的创作。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制度安排,推动优质自媒体内容的传播,减少不良内容。例如引发评论中大量争论、争吵的自媒体内容,应减少技术推荐甚至屏蔽,而点赞量多的自媒体内容应得到更多的推荐。

个别不良自媒体的乱象,积累至今已经损害了网络媒体的生态环境,给社会带来不小的负面效应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要想改变,也难一蹴而就,而是需要综合治理。希望能够唤起全社会的共识自觉抵制不良自媒体,同时把加强对网络自媒体的监管提到新的高度,为广大网络用户打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